9月27日,资本邦了解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信息显示,自去年12月26日以来,险资举牌行为已经“停更”长达九个月,超过以往历史记录。
另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险资配置于股票与基金的余额较去年末缩水2626亿元,这两项的配置比例也从去年末的13.76%降至今年7月末的12.23%。
种种迹象表示,今年险资在A股等权益市场操作变得更加谨慎。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险资举牌出现降温,既有来自市场环境变化的原因,也与保险行业负债端“万能险”之间退出历史舞台相关。
权益市场风格轮动
在投资端,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加速轮动,市场热点不断变化,权益投资难度提升,部分头部险企择机兑现浮盈,降低权益市场仓位,并不再举牌。
多家险企资管部相关负责人认为,A股下半年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下半年需要重点关注估值层面全球流动性的变化、业绩层面成本推动对基本面的影响,险资配置风格或进一步向低估值、低回撤靠拢。
比如,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开市场与境外业务部团队负责人王一晴表示,调研数据显示,在A股方面,保险机构投资者更倾向投资于创业板、中证500、科创板等新兴成长板块。
此外,部分险企今年下半年的大类资产配置重点也从权益资产转向债券等固收资产。昆仑健康资管部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从短周期看,2021年名义经济增速可能接近顶部。固收+成为标准配置,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来提升固收类资产的收益成为主流,择时与回撤控制能力至关重要。
万能险持续瘦身
在负债端,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代表万能险保费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4493亿元,同比减少850亿元,下滑15.91%;占人身险公司总保费(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也由去年底的18%下滑至17%。
万能险本质为一种兼具保障功能与投资功能的寿险产品。其保费一部分用于风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账户。
2016年以前,万能险保费高速增长,部分中小险企万能险保费收入甚至实现数倍提升。与此同时,为吸引投保人,万能险结算利率达到8%甚至更高。
高结算利率导致险企若想覆盖承保端的高成本(结算费用+综合成本+渠道费用),必须有极高的投资收益率做保障。迫于负债端的压力,彼时,部分险企开始在资本市场大手笔“买买买”,频频举牌银行、地产公司等上市公司,“宝万之争”是其中典型案例。
而这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2016年5月至8月,保监会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东吴人寿等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同时,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整改不到位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对一些险企采取了叫停互联网保险业务、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以及三个月内禁止申报产品等监管措施。
数据显示,2015年,有36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达到险资历史上举牌次数的峰值。不过,从2016年-2019年,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分别只有11次、10次、10次和9次,举牌明显降温。
且举牌主体也逐渐为之前的中小险企渐变为以上市险企或大型险企为主,资金来源也更加多元化,既有自有资金、保险责任准备金及保险产品账户资金,也有小部分万能险账户资金。
此外,除去监管层面施压倒逼,近年来,险企自身对万能险在负债和投资两端所可能加剧的经营风险认识加深,开始主动压缩趸交业务,大力发展持续性好的长期期交业务,积极推进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万能险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进入倒计时。